智能信息处理与通信教研中心
曾志民导师组:
曾志民,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通信学会、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现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车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负责和参与近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多项信息产业部、校级资助项目,数十项企业横向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0余篇,合作撰写著作6部,申请专利20余项,其中已授权16项。
冯春燕,女,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邮电大学bet356体育娱乐官网副院长,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家委员会委员,IEEE高级会员。长期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信息传输与处理、宽带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及电信大数据分析与挖掘。主持和参与了20 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以及企业合作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0 余篇,合作撰写著作5部,申请专利20 余项,其中已授权15项。
郭彩丽,女,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现在北京邮电大学bet356体育娱乐官网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IEEE 高级会员(Senior Member),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移动通信技术、认知无线电、信号检测与估值、车联网、可见光通信、社交跨媒体数据挖掘与分析等。近几年在相关研究领域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专项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合作项目。2013年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到目前为止撰写学术专著2部,获得授权专利30余项,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代表性成果发表在IEEE顶尖级期刊《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 Tutorials》,《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和IEEE 旗舰会议上,其中社交跨媒体计算的代表性论文获得了第19届IEEE ICM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and Expo)大会的最高奖项——钻石最佳论文奖(World’s FIRST 10K Best Paper Award—Diamond Best Paper)。联系方式:guocaili@bupt.edu.cn。
纪阳,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72年出生,现为移动生活与新媒体实验室负责人。2002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移动互联网业务与应用、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移动智能终端技术和业务平台技术领域的研究。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欧盟第六框架项目以及与国内外运营商和制造商之间的横向科研项目。
刘芳芳,女,讲师,硕士生导师。2006年和2012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分别获通信工程工学学士学位和通信与信息系统工学博士学位。读博期间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交流访问18个月。主要从事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目前研究方向为5G/B5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边缘智能、极化信息处理等。近几年主持并完成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5项国家级项目、北京市科委等3项省部级项目以及多项企业合作项目,并通过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互访与交流等活动,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目前发表SCI/EI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ISWCS 2017最佳论文奖,授权发明专利13项,提交3GPP标准化提案5项,合作撰写著作1部。联系方式:fliu@bupt.edu.cn

裘晓峰,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曾获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次,发表多部专(译)著,申请专利多项。近年主要研究方向:大数据与安全、未来网络安全架构。联系方式:qiuxiaofeng@bupt.edu.cn
吴振宇,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bet356体育娱乐官网,获通信与信息系统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获自动化工学学士学位。2011至2012年,芬兰阿尔托大学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现为bet356体育娱乐官网信息理论技术教研中心、教育部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移动生活与新媒体实验室教师。主要从事工业大数据、工业智能、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工程教育方面的相关研究。牵头和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工信部专项和企业横向合作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6项,2项获得授权,参与完成一项国内行业标准并被采纳。获国家虚拟仿真示范项目称号、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优秀项目案例和北京邮电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各一项。联系方式:shower0512@bupt.edu.cn。
夏海轮,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得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网络与技术、电信网络信令分析及大数据应用、移动互联网及应用。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员承担或参与多项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申请专利多项。
杨洋,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通信学会高级会员,IEEE会员,2018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学位,期间曾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访12个月。现在北京邮电大学bet356体育娱乐官网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担任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Journal Review Editor,通信领域权威期刊IEEE TCOM,IEEE TWC,IEEE CommLetter等审稿人,并获得IEEE WCNC 2021 “Best Paper Award”,2016 IEEE CommLetter模范审稿人称号,同时担任2019-2021年 IEEE ICC,2019-2020年 IEEE Globecom等在内的国际会议TPC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可见光通信/定位,语义通信。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基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放实验室概念验证项目等项目,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18年入选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到目前为止共发表相关高水平SCI、EI论文逾40篇。
詹志强,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年6月博士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研究领域:智慧城市大数据共建共享顶层设计和模式创新。领导多个智慧城市/园区顶层设计和模式设计。智慧城市规划和顶层设计专家,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专业委员会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库专家,全国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考评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国际电信联盟ITU-T SG4专家。主持和参与完成了一批包括国家973、863、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重大项目,曾获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次,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次,北京市科委科学技术一等奖1次,编有著作3册。
张春红,女,讲师,硕士生导师。1993/1996/2013分别获得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学士、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和计算机科学专业博士学位,2014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计算机系学习。现为bet356体育娱乐官网教师,研究方向为信息理论与智能信息处理,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及通信网络等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研究兴趣主要包括:知识图谱、强化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担任TNNLS/TCSS/TDSC/Neurocomputing等多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和企业横向合作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SCI/EI学术论文100余篇,合作撰写多部专(译)著,申请专利5项。联系方式:zhangch@bupt.edu.cn。
张天魁,北京邮电大学bet356体育娱乐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高级会员,5G应用产业方阵(联盟)理事会成员,人工智能学会会员,北邮—电信视觉智能联合实验室技术委员会委员。当前主要研究领域为未来网络融合与管理、移动网络关键技术,包括:无人机通信与网络、边缘智能协同计算、移动边缘缓存、大规模天线与协作通信、无线资源管理技术等。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项、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江西省重大科技研发专项1项。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等合作完成3GPP标准提案28项、ETSI标准2项、国内行业标准5项;在国内外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1部,申请专利72项(已授权专利45项);获2020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2次。联系邮箱:zhangtiankui@bupt.edu.cn,个人主页:https://teacher.bupt.edu.cn/zhangtiankui/zh_CN/index.htm
朱新宁,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0年出生,1992/1995/2010年分别获得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学士、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2年作为访问学者在悉尼科技大学学习。长期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省部级项目以及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