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56体育娱乐(中国)官方网站-HarmonyOS版

通信网技术教研中心

尹长川导师组:

(咨询电话:62283592,办公室:明光楼814):

   

刘韵洁,男,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431月出生,中国联通科技委主任。曾主持我国公用数据网、计算机互联网、高速宽带网的设计、建设与经营工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打下重要基础;主持设计、建设与运营中国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为三网融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一次大规模成功的实践。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9篇,专著7部。

   

   

   

尹长川,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邮电大学bet356体育娱乐官网副院长,中国通信学会和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IEEE 会员。1998年获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02 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人才培养计划。2004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2007-2008 年,美国Texas A&M 大学访问学者。曾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等国家级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10 余项,出版专译著3 本,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100 余篇。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网络技术。

E-mail:ccyin@bupt.edu.cn

   

   

崔鸿雁,女,副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高级会员。2006年获北京邮电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15年美国MIT访问学者,2009年澳大利亚CSIRO访问学者。担任IEEEWPMC 2014 ICCC 2015、和Bigdata2015 TPC成员;ICC 2015,WPMC 2013WPMC2014,和 GWS 2014分会主席;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 JSACChaosTrans. on NNLSGlobecomICCWCNCWPMC等重要期刊会议的审稿人。发表SCI/Ei论文50余篇,参与和主编著作4部,申请专利10余项。曾主持和参与973计划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合作项目10 余项,具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和经验。

研究方向: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未来网络智能资源管理、云技术、社会物理学

联系电话:010-62282301  Emailcuihy@bupt.edu.cn

   

邓力,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bet356体育娱乐官网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教师。2010年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bet356体育娱乐官网,获博士学位。2016年曾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电子工程系任访问学者。长期从事无线通信射频新技术、人工电磁材料以及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方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曾主持和参与了国家973计划项目、863重大专项、GF预研基金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等二十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

Email:dengl@bupt.edu.cn

    

   

郭一珺,女,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方向为无人机通信和人工智能,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自然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发表SCI和EI论文30余篇,获授权专利10余项。主讲通信原理课程,2018年获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决赛一等奖。E-mail:guoyijun@bupt.edu.cn.

   

   

   

郝建军,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19934月在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87月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多年来一直从事数字通信理论和无线通信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NSFC)等科研项目及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20多项,出版教材及专著多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提交技术发明专利15项,其中已授权6项。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通信理论、网络技术以及嵌入式通信应用,包括协同通信、认知无线电技术、无线车载通信和网络编码等。E-mailjjhao@bupt.edu.cn

   

   

洪卫军,男,讲师,IEEE会员,。20104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bet356体育娱乐官网,获博士学位。2009年曾在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任访问学者。主持和参与973计划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合作项目10 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研究兴趣包括天线与电波传播、毫米波/太赫兹技术、人工电磁材料,物联网无线接入层面以及体域网的研究。

   

   

   

胡鹤飞,男,讲师。2005年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NTT Docomo和朗讯科技贝尔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高速无线接入网络、SDN网络和空间网络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领导和主要参与了国家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企事业合作项目等数十项目科研项目的研究。

   

   

   

   

   

黄韬,男,教授。2002年获得南开大学学士学位,2007年获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网络体系架构、软件定义网络、内容中心网络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现主持863、自然基金、工程院等国家纵向科研项目多项。国家十二五”863“面向服务的软件定义网络体系架构项目负责人。主持研发了北京邮电大学校园级未来网络创新实验平台,实现了北京、南京、西安、重庆等多个高校的组网互联,研究开发的软件定义网络和新一代内容分发平台相关系统已在CCTV、国家电网、中国联通等单位得到广泛应用推广。近年以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EI论文近100篇;第1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二十余项,提交国际标准提案25篇,出版个人专著4部,其中《软件定义网络核心原理与应用实践》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重点图书。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人才,指导学生多次获SDN创新竞赛一等奖。



李剑峰,男,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慧医疗专委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医学数据与计量分会委员。北京邮电大学bet356体育娱乐官网教师,近年来一直从事未来网络、移动计算、大数据分析与机器视觉、智慧医疗及数据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与医院及企业合作项目10余项。已获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李莉,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电子电器协会电磁兼容分会委员。2008年获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学位。2006-2007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等科研项目及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提交技术发明专利18项,其中已授权2项。研究方向为未来网络理论与技术、物联网、软件定义网络等。E-maillili66@bupt.edu.cn

   

   

   

李书芳,女,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6月出生,19977月清华大学电机系取得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RSI)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无线与移动通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IEEE高级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新一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与测试验证,多网融合关键技术,数据分析技术。

近年与合作单位联合承担国家自然基金仪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及物联网理论及测试验证方面的863重大及973项目,并负责完成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工信部重大专项,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多项横向项目。成果获中国通信学会一等奖1次。发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及知名国际会议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篇以上,专利20余件。参与编写国外教材1部,译著1部,国内优秀教材1部。 Email:lisf@bupt.edu.cn

   

undefined刘丹谱: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和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网络多媒体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无线电协会专家组委员。分别于1993和1998年获北京邮电大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士学位和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2005年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大学访问学者,2014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访问学者。长期从事移动蜂窝通信和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三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企业合作项目,已在重要国际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教材和教辅3部,提交发明专利申请60余项,其中59项已授权。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6G移动通信、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与无线网络多媒体。电子邮箱:dpliu@bupt.edu.cn

   

刘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装发预研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等国家级项目,参研国家973、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发表SCI/EI论文96篇,授权发明专利56项,出版专著/教材5部。作为完成人获中国通信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科协优秀论文奖等奖励。研究方向:未来网络体系架构、网络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SDN)、信息中心网络(ICN)、网络试验环境构建、卫星互联网等。E-mail:liujiang@bupt.edu.cn

   



    罗涛,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慧医疗专委会秘书长。2006年美国密西根大学访问学者,入选2011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多年来一直从事宽带通信系统与网络及智能信号处理相关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包括无线通信、物联网、车联网、智慧医疗及大数据分析等。承担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与医院、企业合作项目多项。已获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微信公众号“智能信号处理及信息保护研究室”,电子邮件:tao_bupt@163.com 。

   

 

   

孙礼,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通信网络、数据通信、宽带接入网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曾参与完成数字交换机设计、模块化路由器、IP语音网关等项目的研制和开发以及国家863项目的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未来网络技术与移动互联网应用。

   

   

   

   

谢刚,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7月在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博士学位,IEEE会员,IEICE会员。担任IEEEPIMRC CrownComWCNC等国际会议TPC;担任IETCommunications、中国科学和电子与信息学报杂志的审稿人。参与或主持了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和国家重大专项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余篇,研究方向包括LTE-ALTE信号处理关键技术、无线资源管理、无线局域网关键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等。2009多天线正交频分复用无线通信系统的理论研究项目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多波段和宽带终端天线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一等

Email:xiegang@bupt.edu.cn


   

谢人超,男,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委员会委员。2012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工学博士学位,2013年获北京邮电大学校级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奖。曾于2010年至2011年期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公派留学访问一年,并于2012年至2014年在中国联通与北京邮电大学联合博士后工作站从事网络相关科研工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未来网络体系架构、算力网络、云网融合、工业互联网、信息中心网络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工信部重大专项、华为企业合作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纵向与企事业横向项目20余项。已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SCI/EI学术论文7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申请技术发明专利50余项,获授权专利39项,国际授权2项,出版专著3部,牵头团体标准制定2项,获中国通信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一次。Email: Renchao_xie@bupt.edu.cn

   

姚海鹏,男,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担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指挥与控制网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分布式计算与系统专委会执行委员等,入选北京邮电大学青年托举人才。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创新特区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等项目20余项,已在IEEE COMST、IEEE TVT、IEEE TCC、IEEE TSC、IEEE TII、IEEE TWC、IEEE TBD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得ICC2022最佳论文奖、国家自然基金委第二届空间信息网络论坛最佳论文奖、ICCC2020最佳论文奖、IWCMC 2019最佳论文奖等,出版专著2本、译著1本,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向GSMA等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并被采纳标准文稿30余项,在CCSA制定行业标准2项,获得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担任IEEE Network副编辑、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Computing副编辑、IEEE Open Journal of the Computer Society客座编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编委会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人工智能、专用网络、无人集群网络、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电子邮箱:yaohaipeng@bupt.edu.cn。

   

 

 

尹良,男,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2013年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bet356体育娱乐官网,获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于2012年在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访问一年。已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工信部、研究所及企业合作项目20余项。主讲本科生课程:《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随机信号分析》。第一届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全国特等奖”(排1)和“一等奖”(排1);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排2),“教学活动创新奖”(排2);第一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排2);北京邮电大学“周炯槃优秀青年教师励志奖”。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6G移动通信技术、通信/雷达中的统计信号处理、机器学习在信号识别中的应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等。电子邮箱: YinL@bupt.edu.cn

   

   

   

尹斯星,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bet356体育娱乐官网,获博士学位。2009年曾在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任访问学者。主持和参与973计划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合作项目10 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系统优化设计、认知无线电及频谱共享技术、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无线通信技术以及大规模数据中的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技术。电子邮件:yinsixing@bupt.edu.cn

   

 

 

张娇,女,副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会员,CCF高级会员,2008年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4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博士学位并荣获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博士论文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以及2014年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荣誉,博士期间于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UC Berkeley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学习一年。截至目前,已在IEEE JSAC, IEEE TPDS,IEEE TMC, IEEE INFOCOM等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国家97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工信部及华为等企业合作项目20余项。并担任IEEE TPDS,IEEE JSAC等国际顶级期刊审稿人及ICPP 2015, IEEE INFOCOM 2016 、IEEE MASS 2018-2019、IEEE ICCCN 2019-2020等高水平会议的TPC Member。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中心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未来网络体系架构等。Email:jiaozhang@bupt.edu.cn



张志龙,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网络多媒体和人工智能。主讲《通信原理》等课程。2014-2015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访问学者。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自然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发表SCI和EI论文三十余篇,获授权专利二十余项。 E-mail:zhilong.zhang@outlook.com.

   

   

纪越峰导师组:

   

纪越峰纪越峰,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现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教育部教指委委员,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委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中国通信学会/中国电子学会/英国IET会士;长期从事宽带网络与信息处理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涉及关键理论、核心技术与实际应用,参与建设了多个国家级示范网络,担任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项目首席专家,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国际合作项目负责人;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等,主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全国电子信息类优秀教材一等奖,指导的学生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带领团队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教育部创新团队,主持成果入选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Email: jyf@bupt.edu.cn

   

顾仁涛_北邮_400蓝底顾仁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奖、北京邮电大学周炯槃优秀青年教师励志奖获得者;IEEE Senior Member,中国通信学会和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2008-2009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访问学习。在智能信息网络领域,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先后参与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系列国家级研究项目,在新型光接入技术、5G/B5G传送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控制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设计开发了系列软硬件网络设备,构建了多个网络仿真与实验平台;在包括中科院一区/二区期刊在内的国际知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SCI/EI检索论文100余篇,取得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授权近30项。作为前三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省/一级学会科技奖励5项;同时,积极推动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改革,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和北京邮电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5次获评大学生创新作品展“优秀指导教师”。

Email: rentaogu@bupt.edu.cn

   

黄治同黄治同,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北京邮电大学师德标兵,北京邮电大学优秀研究生育人导师。教学方面,担任《光通信系统》课程负责人,《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主讲教师,教学比赛方面获得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特等奖和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教学成果方面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和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三);课程建设方面获得首届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排名第三)和教育部来华留学生品牌课程(排名第二)。科研方面,主要从事无线光通信、光视觉与光通信融合、未来智能陪护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863和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先后在《Optics Express》、《Chinese Optics Letters》、《IEEE Photonics Journals》等本领域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检索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Email: hzt@bupt.edu.cn    

   

李慧,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通信网技术中心主任,博士。目前研究方向宽带网络与信息处理。从事融合网络优化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973项目课题和863课题各1项,参加过多个国家863项目和企业项目的研发,在多业务融合的光互联网管理、光网络规划和优化、宽带光接入网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发表SCI/EI检索论文十余篇,合作出版1部著作,参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基于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励1项。

Email: lihui@bupt.edu.cn

   

彭扬,男,国家“国家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特聘专家,硕士生导师,“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2014年获选中国工程院第十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电信运营商及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商等方面有着多年研发和管理经验。曾参与“新一代”、“核高基”等多项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任分课题组长。牵头与索尼成立联合研发中心、中国电信 CDN 联合研发运营中心等实体,并主持了多个通信产品项目的研发。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标准化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起草行业标准10余项并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Email: pengy@unionread.com

   

乔耀军乔耀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bet356体育娱乐官网,光传输系统研究室负责人。2000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就职于朗讯科技光网络有限公司和富士通研发开发中心有限公司,2007年回北京邮电大学任教。长期从事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光纤时间频率传输、可见光通信和区块链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以及企业基金等。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在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78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8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2017年荣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指导3名同学荣获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学士论文,指导4名同学荣获北京邮电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2名同学荣获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指导1名同学荣获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指导硕士生5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指导博士生8人次荣获国家奖学金。2016年荣获北京市师德标兵,2018年荣获北京邮电大学优秀研究生育人导师等称号。

光传输系统研究室微信公众号guangchuanshu_qiao。 

电子邮件:qiao@bupt.edu.cn。

   

 

Yongmei Sun-One Inch孙咏梅,女,教授,博士生导师,IEICE会员。分别于1992年和1995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6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学位,曾在日本NTT未来网络研究所从事光通信方面的研究工作。自1995年入职北京邮电大学,长期从事宽带通信系统与网络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负责人和主研人先后承担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计划和教育部等资助的多项科研项目,在IEEE Communication Magazine、Optics Express和IEEE Photonics Journal等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90余篇,获得已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合作出版教材1部。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网络和量子密钥分发网络。

Email: ymsun@bupt.edu.cn

   

田慧平,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北京邮电大学青年骨干教师, 美国光学学会OSA、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 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纤通信、光子晶体、光子集成。主持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国家博士后科研基金等,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973项目和国家863主题项目以及国际企业和国内企业横向项目等。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接收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源刊70余篇。获国内外学者引用近500次,引用期刊80余种,其中被SCI刊他引300余次。09年开始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5项,6项已获授权。

Email: hptian@bupt.edu.cn

   

王宏祥,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光电子研究中心(ORC)访问学者,美国光学学会(OSA)和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光交换网络及全光信号处理,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军工和企业横向合作研究项目,在Optics Express、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IEEE Communication Magazine、IEEE Photonics Journal、OFC、ECOC等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9项,出版专著和教材各1部,研究成果曾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Email: wanghx@bupt.edu.cn

   

  

    杨大全,男,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隶属于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周炯槃优秀青年教师励志奖获得者,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员。2014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博士学位,期间在美国哈佛大学博士联合培养2年;2016年晋升副教授;2019年在香港城市大学任访问副教授;2020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21年在北京邮电大学晋升教授。一直从事光学微腔器件在高灵敏度光传感与高速光通信中的应用研究,致力于论方法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取得了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的创新成果。在光学领域包括Nature-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Photonics Research,JLT,APL,OE,OL等知名期刊和CLEO,OFC,FiO等国际顶级会议发表重要学术论文近百篇。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超灵敏光传感、超高速光通信、太赫兹通信等。课题组具体信息可参考:http://dqyangoptics.com/

Email: ydq@bupt.edu.cn


  张佳玮,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联合培养博士。入选校首批小米青年学者和首批1551托举人才,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通信学会/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主要研究方向:数据中心全光交换与组网技术、光纤/无线融合网络中的人工智能技术。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担任科技部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负责人。第一/通信作者发表光通信旗舰期刊JLT/JOCN(含领域内全球前1%的高被引论文)和光通信顶会OFC/ECOC(含Top-scored论文)等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论著1部。与国内通信行业领军企业长期保持紧密合作关系。研究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通信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三完成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等。主讲光通信网络相关的本科与研究生课程,指导研究生获第四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一等奖,指导本科生大创项目获评“国家级”。

 Email:zjw@bupt.edu.cn。


    

温向明导师组:

 

 

温向明NormanC. Beaulieu,男,IEEE Fellow,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国家工程研究院院士,英国工程技术学会院士,IEEE杰出讲师,皇家工程院杰出访问院士。

      Norman C. Beaulieu院士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理论与应用,包括信道建模与估计、仿真技术,协作通信网络,通信信号处理和MIMO等。NormanC. Beaulieu教授已在IEEE期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其中近五年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近20篇,已发表国际会议论文400多篇,共申请美国或加拿大专利17个,其中已获授权美国专利5个、授权加拿大专利1个。

NormanC. Beaulieu院士在国际通信领域荣获多项大奖:

12007年荣获IEEE通信学会EdwinHoward Armstrong成就奖;

22014年因其在衰落信道与分集系统分析基础研究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荣获IEEE CTTCCommunicationTheory Technical CommitteeCTTC)个人成就奖;

32013年荣获IEEE通信协会SPCETechnical Recognition Award

42011年荣获IEEE通信协会RCCTechnical Recognition Award

52010年因“无线通信理论的突出贡献”荣获IEEE加拿大R.A.Fessenden silver medal奖;

6、曾获得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J Gordin Kaplan Award

7、曾获得加拿大皇家学会Thomas W. Eadie奖;

8、曾获得加拿大工程院Médaille K.Y. Lo奖。

联系方式:

电话:010-62285775

电子邮箱:nborm@bupt.edu.cn

     

温向明温向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生于1959年。北京邮电大学bet356体育娱乐官网通信网中心责任教授。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中国通信学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大学生电子竞赛委员会主任。近五年来发表论文100余篇,在研项目7项,已结题项目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均为项目负责人,曾获邮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方向:宽带移动通信理论、多媒体通信和信息处理(博士)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LTEIMS网络融合技术、信息检索与过滤技术(硕士)。

电子邮箱:xiangmw@bupt.edu.cn    

    

undefined

陈亚文,男,讲师,硕士生导师,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2018年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bet356体育娱乐官网,获博士学位。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及企业合作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相关成果获得2020年北京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研究方向包括无线通信感知融合、毫米波通信、机器学习驱动的智能无线网络等。

 Email:chenyw@bupt.edu.cn


   


杜海清,女,讲师,硕士生导师。2010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13-2014年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现在北京邮电大学bet356体育娱乐官网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多媒体、智能交通、图像和视频分析等,近几年在相关研究领域承担和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北京市教委共建等2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合作项目,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合作出版教材2部,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9项。 Email:duhaiqing@bupt.edu.cn





undefined

景文鹏,男,北京邮电大学讲师、硕士导师。研究方向:智能无线网络、移动边缘计算、卫星互联网。2017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先进信息网络北京实验室,获工学博士学位。作为项目负责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纵向与企事业横向项目20余项。

 邮箱:jingwenpeng@bupt.edu.cn




  

廖青廖青,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电信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硕士学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参加了ISDNATM和下一代网络方面等技术的研究工作。目前在北京邮电大学.bet356体育娱乐官网.通信网教研中心.下一代网络实验室;从事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下一代网络技术、通信网中信令技术和协议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研究方向:宽带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联系电话:010-62283120      电子邮箱:liaoqing@bupt.edu.cn

   

  

刘勇刘勇,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生于1962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在德国大学进修计算机网络安全,在日本进修数据通信,在美国硅谷进行多媒体通信项目的合作开发。在科研方面,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承担过多项国家级,部级以及横向项目。目前所在的研究领域和所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 移动通信和多媒体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网络新技术和新业务的研究应用,多媒体通信协议,图像压缩,识别和检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研究方向: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和信息处理(博士)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硕士)

联系方式:电话:010-62283591E-mailliuyo@bupt.edu.cn    

   

undefined路兆铭,男,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杰青,北京市科技新星获得者,北京实验室联盟秘书长,ITU-T Y.4117国际标准起草人;IEEE Communication Magazine、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等期刊审稿人;第3届、5届、7届OAI Workshop联合主席;IEEE全球能源互联网会议(IEEE ICEI)程序委员会联合主席;ICC、ISWCS、Globecom、ICEI、WCNC 等国际会议TPC Member。主要从事开源5G、车路协同、WIFI感知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高水平论文88篇,ITU-T等国际标准化组织接受提案14项,授权专利46项,登记软件著作权4项,主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6项。电子邮箱:lzy0372@bupt.edu.cn

   

苗建松苗建松,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得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10年至2011年,在日本上智大学从事访问学者研究,现为北京邮电大学bet356体育娱乐官网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先进信息网络北京实验室温向明教授团队教师,多年获评北京邮电大学或bet356体育娱乐官网优秀共产党员。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和973、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留学人员基金及企事业单位横向合作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近三年获IEEE GLOBECOM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指导3名硕士生获国家奖学金,9名硕士生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获奖。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人工智能与知识图谱。

E-Mailmiaojiansong@bupt.edu.cn

   

孙勇,男,讲师,硕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完成了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在研的科研项目包括超融合网络构建与控制方法研究,网络感知、预测与风险评估理论研究等。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下一代网络传输与控制、边缘计算、网络大数据分析技术等。邮箱:sunyong@bupt.edu.cn。




undefined王鲁晗,男,北京邮电大学助理教授、硕士导师,北京市科技新星。研究方向:开源移动通信、网络内生智能、5G/6G车联网技术。2017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先进信息网络北京实验室,获工学博士学位,曾于2016年期间赴法国Eurecom联合培养。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纵向与企事业横向项目20余项。参与发起成立国内首个开源无线网络社区OS-RAN,并主导了OpenXG-Core核心网、OpenXG-RAN等开源项目研发,在无线网络服务化架构、网络切片治理、云网融合、网联自动驾驶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参与制定国际首个5G服务化网络切片标准,已取得授权专利34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曾获得北京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工信部“绽放杯”5G应用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邮箱:wluhan@bupt.edu.cn。


武穆清武穆清,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北京邮电大学·bet356体育娱乐官网·通信网教研中心·宽带通信网络实验室工作。生于1963年,1981年进入北京邮电大学,获电信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工学硕士学位,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由法国科学院资助在法国巴黎阿尔卡特研究中心和法国高等电力学校(Supelec)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从事第四代移动通信新技术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Ad Hoc网络技术、核心网新技术、移动通信新技术、网络流量分析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以及通信网理论的教学工作。现任北京邮电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处处长,北京邮电大学·bet356体育娱乐官网·通信网教研中心·宽带通信网络实验室主任。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研究方向:宽带网络理论与信息处理(博士);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硕士)。

联系电话:010-62281116  电子邮箱:wumuqing@bupt.edu.cn    

    

闫石

闫石,男,讲师。生于1971年,工学硕士。专业方向,主要从事多媒体通信,通信测试技术,电源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曾参加863项目,专注视频会议系统开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宽带网络的视频点播系统的研究,研发过交通路况监控及视频回传系统,语音会议系统等。目前专注于光伏微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发及通信测试技术研究和开发。    

Emailyanshi@bupt.edu.cn    

   

  

  

赵敏赵敏,女,讲师。2014年获得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学位,并于北京邮电大学bet356体育娱乐官网任教。主要研究项目涉及:4G5G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软件定义网络、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和铁路行业的应用,物联网等。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企业合作等多项项目,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十一项。研究方向:移动通信、未来网络、物联网。

Email:zhaomin@bupt.edu.cn

   

   

赵振民赵振民,男,讲师。1990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19934月在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多年来一直从事数字通信理论和无线通信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参与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NSFC)等科研项目及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20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提交技术发明专利10项。主要研究方向:宽带交换、高速路由技术、宽带无线通信理、下一代网络以及网络综合信息系统。

E-mailzhmzhao@bupt.edu.cn

   

郑凤,女,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bet356体育娱乐官网通信网教研中心、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教师。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无线通信、未来网络。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及省部级、企业合作项目三十余项,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编著2本。 主讲数字信号处理,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 

Tel13910260159E-mailzhengfeng@bupt.edu.cn    

 

   

郑伟郑伟,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对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组网理论及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包括全面协作的分布式网络架构、混合组网、干扰抑制以及资源分配等。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十余项。长期参与移动通信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向3GPPCCSA提交提案10余篇。已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9篇;申请专利多项,已授权3项。

研究方向为: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理论。

E-mailzhengweius@bupt.edu.cn

 

 

 

纪红导师组:

  

纪红,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IEEE高级会员, 校学术委员会委员,bet356体育娱乐官网宽带信息网络及无线网络团队责任教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近年来一直从事未来移动通信先进技术、智慧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边缘计算、区块链、认知网络、车联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以及企业合作项目。出版教材及专著多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均被SCI或EI收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受邀担任国际知名专业期刊的编委会成员、国际会议的TPC/Co-chair以及审稿人。所指导的研究生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校级和院级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国际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等荣誉。担任课程负责人的《现代通信技术》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北京市高校优质本科课程等,曾多次担任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评委,曾获得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北京市高校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工科组一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奖励。

电子邮箱:jihong@bupt.edu.cn

   

高泽华,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员、北京通信信息协会会员。2002年获得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学位2002年于北京邮电大学bet356体育娱乐官网(原电信工程学院)任教,2015年到美国加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项目涉及: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无线通信、光通信、纳米器件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多项项目,中国移动等运营商项目多项,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会议发表一百余篇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十六项,主编及参加编写教材五部,主编及参编通信类书籍七部。2008年第三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获得金奖和通信信息类专项奖。研究方向:无线通信与纳米器件。联系电话:62282756Email:gaozehua@bupt.edu.cn  办公地点:教三楼707

   

郭志刚,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通信协会会员。长期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光骨干传输网与光城域网组网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光宽带及无线宽带接入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无线接入网技术比较研究等,通信协议与性能参数测试功能终端的研究等。曾主持和参加过国外品牌手机厂商新机型开发和无线接入解决方案研究工作,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和部级项目等。现主要研究课题:宽带全业务光接入网理论与应用技术,光与无线融合接入网系统解决方案,高速无线接入解决方案,智能手机嵌入功能开发等。研究方向为:下一代接入网与移动互联网,主要包括光接入/无线接入、网络测试与优化、移动智能终端嵌入功能开发、网络监控与管理。

   

胡怡红,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北京通信信息协会会员。长期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光接入网、宽带无线接入、网络融合、通信仪表与测试等。现主要研究课题:宽带无线接入网理论与应用技术,光与无线融合接入网系统解决方案,宽带无线网络测试与性能分析等。负责或参加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 、国家科技攻关等项目,以及部级与企业合作项目。参与起草完成了EPON测试方法等光接入网相关标准。现参加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合作项目多项。研究方向为:下一代接入网与移动互联网,主要包括光接入/无线接入、SDN/NFV、网络测试与优化、移动互联网与应用。


     兰楚文,男,讲师,出生于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取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电磁器件、太赫兹技术、毫米波技术、人工智能等,主持或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骨干人才)、博士后基金等项目,发表相关SCI论文共11篇。

电子邮箱:lanchuwen@bupt.edu.cn

 



李曦,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2010年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bet356体育娱乐官网,获得博士学位。2017年至2018年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任访问学者一年。近年来一直从事未来移动通信与网络智能化、异构网络、移动互联网、车联网、认知网络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及项目骨干主持并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重大专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课题、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和企业合作项目等。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全部被SCI或EI收录。多次获得国际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受邀担任国内外多个专业期刊审稿人和重要学术会议TPC成员。所指导的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校级优秀硕士论文、国际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等。

电子邮箱:lixi@bupt.edu.cn


刘雅琼,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北京邮电大学大创优秀指导教师。教学方面,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第四届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华北赛区一等奖,北京邮电大学第十五届教学观摩评比二等奖,北邮信通院教学观摩评比一等奖,等等。科研方面,从事边缘计算、位置服务(LBSs)、物联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级项目等多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出版学术专著一部、高新标杆课教材一部;已在SCI/EI重要期刊或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7篇,包括IEEE TWC、IEEE TCOM、IEEE IoT J、IEEE Systems J 等中科院SCI 1区2区论文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已授权4项。

电子邮箱:liuyaqiong@bupt.edu.cn

 

寿国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通信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以及北京通信信息协会的高级会员。长期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次。曾负责或主研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8项,部级与企业合作项目10余项。1996年在我国首次研制成功了V5接口用户光纤通信系统和V5接口规程测试仪,并担任1997年中国电信接入网现场测试组组长。2005年与企业合作完成了多功能一体化移动监控系统,系统获得批量应用。2006年负责起草完成的CCSA标准:EPON测试方法由信息产业部批准实施。2012年负责完成了运营商网络安全监控系统评测,2014年合作完成了全球SDN光传送试验网互操作性测试任务。现在的研究方向为:下一代接入网与移动互联网,主要关注光与无线网络虚拟化、SDN/NFV及测试、软件定义安全服务、移动互联网与应用等。电话:010-62283126;电子邮箱:gcshou@bupt.edu.cn。通信地址:北京邮电大学228信箱;邮政编码:100876

   

孙文生,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通信网中心。19987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无线通信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科研项目。目前主要从事无线通信、嵌入式技术、物联网、计算机科学和移动互联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联系电话:13910659929  办公地点:教三楼605-1

电子邮箱: sunws@bupt.edu.cn

   

王珂,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于2014年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担任IEEE ICC、IEEE Globecom等多个IEEE知名会议技术委员会成员。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IEEE Transaction on Vehicular Technology等顶级期刊审稿人。长期从事4G/5G通信网络、天地一体化网络的研究工作。发表SCI和EI检索文章50余篇,获得EAI SMARTGIFT2018会议最佳论文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国防科工局航天预研项目等课题5项,教育部教改项目2项。作为任务负责人创立了我国首个高轨卫星信号特征库,并完成我国首个卫星使用OFDM波形的物理实验验证,已被工信部采纳为工程方案。研究发明技术“基于相关能量检测的回声消除技术”被行业采纳,产生社会效益千万余元。研究方向为:卫星通信、空天地网络、6G通信。

电子邮箱:wangke@bupt.edu.cn


undefined

张鹤立,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4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bet356体育娱乐官网,获得博士学位。近年来一直从事5G/B5G、边缘计算、智慧城市、异构网络、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安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担任本领域重要期刊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IEEE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等的审稿人,受邀担任多个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的TPC成员。发表SCI以及EI检索论文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作为项目负责人和项目骨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企业级项目多项。电子邮箱: zhangheli@bupt.edu.cn